导读
从8月份开始不同城市的新一佳就陆续歇业,新一佳倒闭的消息不胫而走,甚至有网友爆料新一佳老板已经跑路,数万员工将其告上法庭。到底新一佳出了什么事情?仿佛一夜之间,这个深圳市标杆百货企业就走到了尽头。
资金链断裂,去年已现端倪
从新一佳供货商那里了解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新一佳就在拖欠货款。今年7月22号,深圳宝安区的新一佳门店,人头攒动,数十名供货商在门前讨要货款,这并不是他们第一次来上门要债了。
据了解,先后至少有50家供货商上门向新一佳讨要货款,迫于压力,新一佳方面发出了一份“付款承诺书”,承诺将按时分批支付剩余的货款,***将按照拖欠款项自应付之日起每日万分之五向供应商支付***金。
截至目前,新一佳仍未按承诺支付剩余货款。
在今年的一份《新一佳集团重整实施方案》中是这样说的,电商的冲击加上人力物业的成本,新一佳集团面临巨大的压力,从2015年以来银行对下属公司连续抽贷10.98亿元,导致资金链断裂,迫使集团在2015年6月爆发债务危机。
截止8月31日,新一佳集团通过自查,资产估值总额为288105万元,负债总额为251689万元,负债率为87.36%。
新一佳集团与深圳市大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嘉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平台公司,即深圳市大晟新一佳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新一佳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公司重组上,三方成立的平台公司与新一佳集团签订运营托管协议,成立重组委员会与供应商建立交流平台,解决货品及款项问题,并由该公司注入资金恢复新一佳门店的正常运营,支付员工工资及物业费用。
此外,以新一佳超市有限公司为主体申请进入司法重整程序,完成清产核算、核实债务,再由深圳市大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嘉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新一佳集团资产、债权债务清晰、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筹资收购新一佳集团。
新一佳成立于1995年,是深圳市的标杆企业,曾经营业额达到了174亿元,位居全国商业连锁企业22位,门店遍布全国。新一佳走到这个局面,让不少人唏嘘不已。
它又是如何从一个营收百亿的企业走到今天这步的呢?除了外部环境的压力,它该反思的地方在哪里?
盲目快速的扩张,留下了隐患
上世纪90年代,中国零售业刚刚起步,新一佳刚好赶上了这个好时机,一些外资巨头也在这个时间点进入中国市场。从1995年到2000年,新一佳抓住先机,在深圳布点,迅猛发展,成为了当地的龙头企业。
2000年以后,新一佳开始布局深圳以外的城市。到了2005年,新一佳就已经在全国开设了70多家连锁店,足迹遍布20多个城市。
新一佳的扩张速度非常开,一年的时间就开了十多家分店,成为广东省开店速度最快、数量最多、经营面积最大的超市企业。在2003年,新一佳被列入全国连锁20强。
但在新一佳扩张的背后,它其实还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
首先新一佳在根基还不是很稳的情况下就全国扩张,而像沃尔玛、家乐福这些零售巨头相对要谨慎很多,不了解当地市场的情况下,这些巨头不会随意的开店。
新一佳成立短短5年,后续管理还不成熟稳定,这样的全国拓展,显得十分冒进。
再者,新一佳的异地扩张布点太散,战线太长,同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永辉超市虽然也是全国扩张,但他们在进入某个区域之后就会密集开店形成规模优势。布局散乱成了新一佳的问题之一。
扩张之后的新一佳,就陆续出现一系列问题,首先就是物流,新一佳曾想自设一套全国物流体系,但是资金物力跟不上,最后只能委托第三方物流,但第三方物流无法满足新一佳对生鲜、水产品的配送需求。
2008年,新一佳就开始陷入“关店潮”,因为对当地市场不了解,导致一些门店的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到2013年,新一佳就先后退出鞍山、东莞、淄博、西安等地,累计关店数十家。
盲目的扩张致使新一佳的现金流紧张,有一家深圳本地的供应商曾透露,新一佳几乎80%的门店都是不盈利的。一旦资金出现裂缝,新一佳就会处于危机的边缘。
创新能力缺失,跟不上市场
外界对新一佳最深的印象就是没什么特色,电商崛起的时候,别的零售商超百货都在想法子创新应对这一“洪水猛兽”,但新一佳从创立到现在,基本没什么太大的改动。
当年新一佳刚刚进驻江门的时候还引起了轰动,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人人乐就超过了新一佳。随后,又有众多商家相继加入竞争行列,市民的选择更多了,这个时候就是靠创新能力来引得顾客的青睐。
2006年,新一佳也试图做出改变,重新规划了自己的商铺,一层卖大众百货,二层设生活超市,三层是精品百货等,但是这一调整并没有带来太大的改观。
有媒体对新一佳做调查的时候,许多市民普遍反映的就是,新一佳装修从来没变过,没什么特色,进驻的品牌也没什么档次,相比之下,其他超市不论是品类上,特色上,活动上都远超新一佳。
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也是商业法则。电商的到来对实体零售业的冲击确实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也恰好反映出了问题。
科技创新能力给实体零售业带来了新的曙光,不少经营者结合线上线下,升级拓展业态。超市、百货等引进移动支付,将客户群细分,加大差异化力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