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 对房企而言,2022年的成绩单夹杂着冰与火。
在下行的2022年,销售回落是可预判的。这一年,房企“暴雷”致市场信心缺失,购房者普遍担忧项目交付问题,并且房价预期转弱,市场观望情绪浓重。
呈现在数据上,2022上半年,商品房销售规模大幅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累计11.7万亿元,同比下降26.6%;累计商品房销售面积12.1亿平方米,同比下降23.3%。
大部分标杆房企的销售业绩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平均跌幅在20%-30%。
1月10日晚间,新城控股披露2022年经营情况,全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1160.49亿元,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1191.52万平方米。就新城而言,销售回调亦较为明显,达到五成。
但如新城管理层所言,开发业务是区域深耕的压舱石,商业管理则提供穿越周期、稳定收入的现金流。
期内,新城控股商业板块表现较为亮眼,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为100.06亿元(即含税租金收入),较2021年的86.39亿元增长15.82%。
保交付与合约销售
合约销售是新城2022年的保交付挑战里的成绩单。
根据新城控股披露的数据,12月实现合同销售金额约65.68亿元,比上年同期回调68.44%;合同销售面积约74.51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回调71.17%。
2022全年累计合同销售金额约1160.49亿元,比上年同期回调50.36%,累计合同销售面积约1191.52万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回调49.40%。
不过,在2022年销售下滑是大趋势,据观点指数发布的《2022年度房地产企业销售表现》统计,2022年,房地产行业销售下滑明显,楼市增长乏力,前100房企权益销售金额同比减少45.1%。
头部房企的销售景气程度高于其他企业,与前100房企平均水平相比,前20房企销售下滑幅度减少了23.5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观点指数整理
观点指数统计前20房企已披露销售数据发现,跌幅多数在20%-40%区间,平均跌幅为26%。
当中降幅最大为受到债务***影响较大的融创等企业,新城亦不能置身事外。
其实这能够从新城的土储结构中找到答案,“住宅+商业”双轮发展,打造了“开发+持有”的闭环经营模式。但由于吾悦广场大多在三四线城市一些核心商业地段,所以住宅也有不少是在三四线城市。
新城控股2022年中期报告中披露,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合计拥有土地储备1.31亿平方米,其中一二线城市约占公司总土地储备的37.05%。也就是说,三线及以下城市占比约62.95%。
展开全文
我们知道,2022年住宅受到最大冲击的便是低能级城市。
有分析指出,在2023年,“保交付”仍是多数房企的主要工作。新城同样将“保交付”工作列为公司运营管理的重中之重,表示将资源尽全力向保交付项目倾斜。
2022年全年,新城已组织交付13.1万套物业。据悉,2023年仍要全力以赴完成保交付目标。
商业运营首破百亿
对新城而言,商业地产则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
疫情影响下,新城商业运营收入仍录得增长,期内实现商业运营总收入为100.06亿元(即含税租金收入),较2021年86.39亿元增长15.82%。
另外,2022年度因疫情引发的租金管理费减免及经营扶持减少,导致商业运营总收入减少3.13亿元。
根据公告,截至2022年12月31日,新城持有的已开业吾悦广场为126个,管理输出的已开业吾悦广场为14个,另外5个已签约吾悦广场尚处于交接过渡期。
实际上,近年来商业地产对于新城的贡献度逐年加大。
2022上半年,新城实现营业收入428.0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45.89%,当中商业运营总收入47.18亿,同比增长19.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10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0.11%。
同期,新城控股归母净利率为7%,较2021上半年提升1.6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毛利率较2021上半年提升了2.3个百分点至21.9%。
毛利率提升则主要得益于物业出租业务毛利率的提升:开发物业结算毛利率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至16.1%,投资物业租金毛利率则提升1.6个百分点至72.2%,并且物业出租及管理业务收入占比,较2021年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至10.2%。
对于企业来说,商业地产能够贡献稳定经营现金流,抵抗开发业务的波动风险。
12月中旬,新城控股对集团及各事业部总部进行组织升级。其中,集团总部定位为战略总部、投资总部、风控总部。
此外,地产开发事业部负责全品类地产开发、代建;商业管理事业部负责全品类商业管理,强化商业深度运营相关职能。
新城控股表示,正在大力推进资管能力建设,运用成熟的物业开发及商业管理经验,在项目端引入股权投资者共享收益、共担风险。
此次组织架构调整,也将更好支持大资管战略落地。
观点新媒体获悉,2021年以来,新城就开启了新十年战略,核心之一就是从开发型业务向运营型、资管型业务延伸,打造资产管理平台,实现向大资管方向的转型。
有分析指,从长远角度看,此次组织架构调整将更利于双轮驱动战略聚焦,更利于推进轻重并举、落地深度运营,进一步提升地产开发和商业管理的长期竞争力。
来源:观点网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