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农村建设2022债权计划(2021山东新农村建设)

余老师 85 0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伟大战略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本报告回顾了2022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对2023年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指出未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

农业稳中有进 粮食高位攀升

2022年是“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国经济克服疫情多点散发影响,在下半年呈现复苏态势,农业农村继续高质量稳步发展,再一次体现了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粮食生产持续高位攀升,顺利实现稳产保供目标。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加1051.9万亩,同比增长0.6%,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0.6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面对全球粮食危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启动国家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扩大粮豆轮作规模,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夏收油菜籽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呈稳产态势。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到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全部耕地的一半以上;种业振兴行动开局良好,已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农作物、海洋渔业生物种质资源库;稳粮扩油提质增效,优化调整国家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繁基地,供种保障率由70%提高至75%;农业机械化水平稳步提高,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超过72%,其中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以上,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畜牧水产、设施农业等机械化水平提升显著;农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2%。

农产品价格波动广受关注。2022年四个季度,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分别为93.3、99.3、108.2、105.7。其中畜牧产品价格波动最大,生产者价格指数分别为74.7、88.3、115.4、125.2。猪肉价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态势。2022年1月至3月,瘦肉型白条猪出厂价格从每公斤18.95元下降至15.73元,3月份之后猪肉价格持续上涨,10月份达到峰值,为每公斤34.41元,12月份回落至24.79元。

重要农资价格上涨态势明显。玉米价格处于历史高位,其他主要原料价格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推动了配合饲料、浓缩饲料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增长。豆粕价格持续走高,2022年2月份以来,豆粕期货开盘价均超过4000元/吨。前三季度化肥如氯化钾、尿素、磷酸二铵的价格总体呈现上涨趋势。2022年9月份国产氯化钾、国产磷酸二铵和国产尿素的价格分别为每吨3954.8元、3776.16元和2745.71元,比1月份分别上涨28.32%、17.74%和20.52%。11月份有所回落,分别为每吨3604.30元、3589.30元和2695.15元。

农产品贸易保持“大进小出”格局

受全球极端天气和俄乌冲突等影响,2022年世界农产品市场震荡加剧。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价格监测数据显示,国际粮食需求持续坚挺,但粮食供应减少,国际市场各类粮食价格均保持高位。

202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金额达3343.2亿美元,同比增长9.9%。其中进口金额2360.6亿美元,同比增长7.4%;出口金额982.6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出口主要集中在水产品、蔬菜、瓜果和茶叶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农产品贸易逆差达1378亿美元,比2021年略有扩大。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贸易仍然呈现“大进小出”格局,以国际市场作为补充,满足了国内对农产品的需求。

展开全文

不同品种粮食进口数量大多较2021年同期呈下降趋势。2022年,除稻米进口量显著增长,小麦进口量略有增长,玉米、大豆进口量均有所减少。其中,玉米进口量2062万吨,同比下降27.3%。大豆进口量9108万吨,同比下降5.6%。但由于国际大豆价格不断上涨,我国大豆进口额与2021年同期相比仍增长14.4%,达到612.4亿美元。我国进口大豆主要来自巴西和美国,巴西份额约2/3,美国份额约30%。

农业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高质量农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2年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超过97.6%,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超过6.3万个,农业绿色食品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二是农业产地环境保护效果显著。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的提高有效推进了农业产业环境的治理,分别达到了88%、80%和78%。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系数提升至0.57。据统计,2021年全国化肥施用量为5191万吨(折纯量),较2015年减少13.8%,并连续六年保持化肥施用量下降,施肥结构得以优化;全国农药使用量为24.8万吨(折百量),较2015年减少16.8%,连续六年保持负增长,同时低毒微毒农药占比达85%;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46%;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超过90%。

数字化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数字乡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农村地区互联网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相关报告,截至2022年6月,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58.8%,较2021年12月提升1.2%。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22年开通5G基站80多万个,实现全国“村村通宽带”和“县县通5G”。

农产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农产品网络零售增长显著。2022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17万亿元,同比增长3.6%。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比2021年提升7.3个百分点。农村电商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县域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发展水平持续提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土地流转、农资电商、农机服务线上平台、线上农业技术服务等新兴模式也促进了数字信息与技术在农业生产要素流通领域的进一步应用。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城镇居民。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133元,同比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高于经济增速1.2个百分点,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分别快于城镇居民2.4个和2.3个百分点。

从收入构成看,全年四类收入均有增长。其中,工资性收入8449元,占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份额约42.0%;经营净收入6972元,占比约34.6%;转移净收入4203元,占比约20.9%;财产净收入509元,占比约2.5%。

随着农村物流体系和商业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克服疫情影响,在波动中逐渐恢复。 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166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2.7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速高4.2个百分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这项任务能否顺利推进,取决于脱贫地区的产业发展和脱贫人口的就业情况。

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比上一年增加5.4%,达1650亿元,其中55%以上用于产业发展。全国832个脱贫县都已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培育出主导产业。为保障脱贫群众就业增收,各地有关部门加强就业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取得良好效果。超过65.7%的监测对象已消除返贫风险。全国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3278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2022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部门的责任,夯实了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

现代化转型进入关键阶段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向现代化转型进入关键阶段,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重点要聚焦以下环节。

一是深刻把握和践行大食物观。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随着生活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单一的饮食结构成为过去,食物来源更为多样和丰富。这要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实现肉类、果蔬、乳制品、水产品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满足人民的营养和健康需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不是对耕地草原森林海洋等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发,是在生态文明建设框架下的资源高效利用,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践行大食物观,需不断完善以农村土地制度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和机制,并采用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和加工技术,实现物质需求和自然资源的平衡。

二是加速重塑城乡关系。受传统工业化影响,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没有完全破除,制约了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城乡收入差距是最直接的表现,虽然城乡收入比呈现缩小趋势,2022年城镇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值为2.45∶1,但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绝对值仍达到29150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城市繁华和农村繁荣不能分割,乡村振兴战略从本质上看,就是从战略高度理顺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要彻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意味着改变资源从农业、农村向城市以及工业的单向流动格局,实现城乡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的双向流动。未来要以县域发展为中心,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在县域范围内实现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基本公共服务提标扩面,提升乡村价值;另一方面要优化县域空间和产业规划布局,加速要素双向流动,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以城镇辐射带动农业农村走向繁荣。

三是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核心任务之一。当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已形成多种发展形式,经营活动包括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源使用权入股、承担财政投入的乡村建设项目等。各地还在进行由强村公司整合多村资源的探索,鼓励抱团发展。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深入,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活动延伸到规模经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总体而言,目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已展现出强大活力,对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农户增收方面的作用越发明显。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需充分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作用。集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农村经营体制统分结合的优势,要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统”的功能,为共同富裕夯实基础。

2023年增长态势不变

结合2011年至2021年各产业就业人口、社会固定资本投资、农民工就业等情况,根据我国135个部门投入产出结构建立预测模型。考虑到国内国际发展态势,用模型设定不同的模拟方案对报告结果进行简单平均,预测2023年农业农村发展趋势如下。

经济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农业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73个百分点。预测结果显示,农业增加值持续增长,预计2023年农业增加值增速为9.8%,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农业增加值占比有所提高,达到8%左右,比2022年农业增加值占比略高;以主要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业(谷物磨制品、饲料加工品、植物油加工品、糖料及糖制品、肉类加工品、水产品加工品、蔬菜水果加工品、乳制品、茶叶)增加值将继续增长,增速为2.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预计2023年农产品贸易额达到3874.5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其中农产品出口额为1100亿美元,同比增长11.9%;农产品进口额为2774.5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为1674.5美元,同比增长21.5%;食用油籽、食用植物油和畜产品进口额占国内农产品进口额的比重将超过60%,预计水产品进口比重将进一步增加。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预计2023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超过4.1万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31万元、2.24万元,同比增长7.7%、11.3%。2023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2.67万元,同比增长8.8%;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平均消费支出分别为3.3万元和1.72万元,同比增长8.6%和3.4%;从居民消费支出的类别来看,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和医疗保健支出同比增长速度均超过15%。

综上,我国农业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

多措并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以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坚定不移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继续优化贸易结构,保障农产品供给。完善农产品贸易战略布局,拓宽贸易渠道,发挥区域市场的重要作用。深化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及“一带一路”倡议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经贸关系,打造包括仓储和物流运输环节的贸易全链条,不断拓展农产品贸易空间。在进口方面,要拓宽进口渠道,推动农产品进口市场多元化,以分散风险,避免供应链断裂,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在出口方面,要培育农产品国际竞争优势,提升农产品贸易条件。通过推动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公共服务支持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并进行国际营销,以质量为基础,以品牌为引领,推动优势农产品出口,不断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增值空间,增强我国农业在全球竞争中的市场影响力。

立足农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践证明,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规范作业促进先进农业绿色技术的使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需切实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更好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服务水平,通过加大农业投入科技含量、提升农民专业素养以及建设农业基础服务站点等方式为农业提供更加先进和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二要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增强农户参与社会化服务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户既能参与农业生产过程又能保证农业生产效率。 三要持续加强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投入,农业社会化服务旨在为广大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提供高效的服务。为保证农业社会化服务质量,应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撑,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康发展。

加大数字乡村建设投入,完善商品服务网络体系。数字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因此, 一要加大数字乡村建设投入力度,提升乡村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信息基础设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迫切需要补齐乡村信息基础设施短板,建立和完善乡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同时,加强农民互联网能力教育培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和土地流转等活动的线上交易,拓展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场景。 二要构建高效的现代商品服务网络体系。搭建农村物流信息平台,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核心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促进供应链全流程体系信息化、可视化,降低配送损耗及成本,降低流通环节产生的交易成本,避免要素配置和产品流通的效率损失。

促进非农就业和返乡创业,保障收入持续稳步增长。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 一方面,应继续稳步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加大对农民特别是脱贫农户的技能培训力度,强化就业指导服务,促进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 另一方面,应创造条件促进返乡创业,扭转城乡之间要素单向流动的格局。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通过吸引创业人才、强化创业服务、建设创业园区,以及土地、税收优惠支持等手段,促进返乡创业。除保证经营净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增长,还要促进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增长。需提升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水平,落实农业农村各项补贴政策,保障收入持续稳步增长。

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目标,需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一是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营制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二是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能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财政支持,多部门联手对农村集体经济活动实施税收优惠。一方面,切实减免农村集体资产转移和变更时涉及的增值税和所得税,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过程中的税费,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负担的公益性、福利性开支和社会保障支出实施税收抵扣政策,保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轻装上阵。另一方面,加大创新金融支持政策,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金融通能力。

(作者: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农村发展研究院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

编辑:李丹

校审:徐慧、刘霞

审核:龚亮保

来源:经济日报

【要闻】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春节团拜会 习近平发表讲话

【要闻】感谢!国家乡村振兴局向石城捐赠防疫药品和医疗设备

【振兴】江西为“天价彩礼”降温:零彩礼,不丢人

【振兴】糍粑越打越黏 日子越过越甜

【认购流程】

  • 1.在线预约

    您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或添加微信在线咨询和预约,理财顾问会为您详细介绍产品情况。

  • 2.准备认购

    理财顾问根据您的需求为您预约产品额度、核实认购金额、打款日期,辅助您顺利完成认购前期准备。

  • 3.认购产品

    您可以通过银行转账或汇款等方式打款至对应产品募集专户。

  • 4.签订合同

    认购款到账后,您即可以委托人的身份与发行机构签订正式合同。
    核实认购款是否到账,需要您提供:
    ① 银行转账或汇款凭证原件;
    ② 打款账户。
    ③ 身份证明文件。

  • 5.结算返点

    您的专属理财顾问会在项目成立日当天为您结算返点。

  • 6.确认函

    项目成立后,发行机构一般在2个月左右制作完成客户收益确认函,我们会及时将确认函寄送给您。

  • 6.售后跟踪

    项目成立后,我们会继续跟踪项目运行情况,为您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直至项目结束。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