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未死,王建先行!
未来与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一个先来。
1
海航董事长意外身亡
昨天下午,海航突然发布讣告称:海航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王建,突然意外坠亡!
据目击者称,其在法国参加一个公务活动,休息期间,在普罗旺斯游玩,试图登高,让家人拍照,不慎从十几米的高处跌落,当场昏倒,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消息传来,舆论一片哗然。
无数人一时悲叹,惊讶之余,阴谋论、内幕说开始甚嚣尘上。
谁也不敢相信,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关键当口,在整个海航集团最需要坚强后盾的时候,董事长竟突然“坠亡”,无疑让整个市场倍感惊慌,更让各种怀疑、担忧、猜测蜂拥而至。
但无论如何,逝者已矣,留给整个海航的是无限的哀痛。
目前,海航董事局主席陈峰已赶赴法国处理善后事宜,海航各分部管事,也在纷纷赶往海口总部。
海航官网已调为黑白色致哀。
谁能想到,这个主导了海航25年,带领海航披荆斩棘,从一个偏居小岛,一文不名的小作坊,一路跻身世界500强,成长为巨无霸的关键人物,年仅57岁,竟突然地离世了。
而上个月,他还在谈笑风生,大谈海航的发展与未来。
一声叹息之余,无数人再次将目光转向了正处于水深火热、生死两难的海航集团。
从万人瞩目、盛极一时,到债务缠身、跌落神坛,仅仅2年时间,海航便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命运。
2
从零到有,万亿巨无霸,盛极一时
成立于1993年的海航,位于海南省,从航空起家,到横跨店、旅游、地产、零售、金融、物流、船舶制造、生态科技等众多产业,规模超过1.7万亿,只用了25年时间。
彼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蛮荒时代,市场空缺极大。
王建和陈峰发现,航空公司只提供大陆的航空运输,对海南的需求却视而不见。
于是,二人决定南下创业,在海南筹建航空公司。
此举受到了海南政府的极力支持,愿意给予他们10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却不料,刚好赶上“十万人才下海南”的浪潮,海南房地产一时炒作之风盛行,地价、房价节节攀升,创业成本飙涨。
同时,按照要求,成立航空公司必须要有航空器和启动资金。
而当时,一架普通波音飞机价格就高达3个亿,海南全省一年的的财政收入也不过7亿元,王建和他的伙伴们根本不可能筹到那么多钱。
过一番焦灼之后,王建和陈峰决定“借鸡生蛋”。
买不起就租,他们租了一架军用飞机用于民航,然后再向中国民航局申请运营许可,海航就此诞生了,虽然名义上,陈峰是一把手,王建是二把手,但实际上,二人几乎你我不分,就像陈峰曾经说的,二人角色经常互换,共同为海航的成长沥尽了心血。
起步之后,1993年,王建和陈峰决定远赴美国融资,在那个很多人对融资概念尚且懵懂的时代,两位创始人竟在三个月内十进十出华尔街,回答了索罗斯数百个刁钻问题之后,终于成功说服索罗斯投资2500万美元,出让25%的股份,成为第一家中外合资的航空公司。
1999年,经过多年的发展,海航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一时风光无两。
而为了让海航更上一层楼,王建研究了多家美国企业成长史后,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500强企业,都是经过数十次的兼并整合成长起来的,比如通用,杰克韦尔奇甚至动用了超过1500亿美元,并购高达900项业务,才达到了今天的规模。
海航有样学样,也开始疯狂并购扩张。
2008年时,正值全球经济危机,中央4万亿托底,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货币宽松时代,海航开始一路狂飙,大肆举债,疯狂并购。
2011-2013年,海航迎来小高潮,三年间,集团总资产逆势大增近350%。
2013-2015年,海航围绕航空旅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开始进行全球化投资布局。
2015-2017年,短短三年,海航已交割完成投资的海外项目,已高达28项,花费资金超过1760亿元。
期间,海航不仅将触角伸向了航空领域,还伸向了物流、金融、地产、甚至云计算等众多领域。
短短25年,海航已经成为了一个资产总规模超过1.7万亿元巨无霸,境外资产超过3300亿元,旗下企业数量超过45家,员工总数已达41万人,令整个世界为之侧目。
3
从“买买买”到“卖卖卖”
然而,物极必反,盛极而衰。
过去,海航信奉“债多不愁,虱多不痒”的逻辑,借顺着中国经济快速膨胀的东风,大肆举债扩张,一时成为和万达、安邦、复兴并称的四大巨无霸之一。
但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随着中国经济由上半场以规模扩张为主的蛮荒时代,进入下半场消费升级、产业升级时代,中央开始大力去杠杆,收紧货币政策,防范金融风险,借钱变得越来越困难。
大肆借贷的海航,也开始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债务危机。
据海航年报显示,2017年,海航资产规模达1.23万亿元,负债从2016年的6034.72亿元攀升至2017年的7365.02亿,同比增长22.04%,净增加1300.3亿元。其中,单短期借款就高达1260.62亿元。
对海航来说,且不说7300多亿的总债务,也不说1260多亿的短期借款,单只是一年高达318.47亿元的利息,就够海航喝一壶了。
而如今,面对内忧外困,借钱越来越难的大环境,海航不得不断臂求生、收缩战线,从疯狂的“买买买”,开始转向疯狂的“卖卖卖”。
仅2017年下半年,便多次出手大甩卖:
7月,终止收购喜乐航空;
8月,1.8亿出售海冷租赁75%股权;
9月,0.16亿出售莱织华印务10.27%股权;
11月,10亿出售一卡通广告100%股权,1.6亿出售NH酒店集团1.14%股份;
12月,2.3亿元出售海洋花园95%的股权。
短短六个月,五次动作,累计交易资金虽然已高达62.76亿元,但对总债务来说,可谓依然杯水车薪。
进入2018年,海航开始加快动作:
1月,继续出售NH酒店股份,并2.05亿澳元出售悉尼写字楼;
2月,159亿出售香港两个机场地块,3800万美元出售红狮酒店16%股份,减持德银;
3月,19.33亿出售海南高和和海南海岛建设全部股份。
4月,8.87亿美元减持希尔顿股票。
连续9个月,几乎马不停蹄,疯狂大甩卖,引得市场一片恐慌,海航旗下10家A股上市公司,6家港股上市公司 ,一时惊慌失措,跌得惨不忍睹。
屋漏偏逢连夜雨,标普更是闻风而动,两次下调海航信用评级,从b+直下调至ccc+,使得海航再难借到新债,多次发行债券不是流产,就是利息高昂。
为了还债,今年一年,海航预计至少还要处置3000亿元资产,方可过关,中间的压力,几乎令人无法想象。
却谁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在海航最艰难的时候,公司操盘手王建竟不慎意外身死,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4
结语
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未来与意外,你永远都不知道哪个先来。
好的时候,我们总是意气风发,得意忘形。
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向我们招手,仿佛只要我们轻轻一动,整个世界都将被我们踩在脚下。
却不知物极必反,乐极生悲,今天之因,未来之果,潜在的危险总是令人猝不及防。
做企业,如果不能居安思危,时而备之,在天晴的时候修屋子,等到暴风雨来临时,纵然壮士断腕,意气决绝,也恐怕为时晚矣,最后纵然侥幸活了下来,恐怕也早已是满身伤痕。
对个人来说,纵然富贵腾达,万人景仰,一朝不慎,意外突发,失去生命,一切便也全盘皆输。
就像海航,前期一路大肆举债,疯狂扩张,意气风发,哪里想的到,竟种下债台高筑的因,等到时局突变,债务危机的果便来了,此时再拼命自救,恐怕并不容易。
而王建一时兴起,登高拍照,又哪里想得到,意外竟由此发生。
这个世界,居安思危,永远都不为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