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项目从谋划创建、建设实施、组织认定一般需要3-4年的时间。因其有明确的奖补资金,且资金额度较高(基础性指标奖补7000万元、竞争性指标奖补1亿元),导致各地申报的热情逐年高涨。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引领带动农业现代化的引擎。2017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累计安排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31.1亿元,支持创建了200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各地创建了5000多个省、市、县产业园,形成了上下联动、梯次推进的建设格局。 2017年至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创建了六批,第一批11个,第二批30个,第三批21个,第四批52个(含纳入管理体系的7个),第五批39个(含纳入管理体系的8个),第六批50个。
一、项目概况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民受益、共享发展的方式,以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化种养基地为基础,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建设水平比较领先的现代农业发展平台。为突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农户带动、技术集成、就业增收等功能作用,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2017年至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分别下发了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至今已批复了250个项目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产业园创建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一是产业园创建,需要提交申报材料,包括产业园建设发展规划、创建方案以及相关附件材料。
二是中期评估,需要提交中期评估报告和附证材料。
三是认定评价,提交认定自评价报告、附证材料,并答辩。
二、创建期项目服务内容
(一)总体规划
规划背景研究,包括国家政策、区域市场需求、产业发展环境等。通过产业、政策和市场分析,深入论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重大意义、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和主要挑战。
发展现状分析,包括区位条件、交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资源禀赋、社会经济等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农业发展现状。对照农业农村部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要求进行比较分析,深入论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优势和创建需求,确定产业园主导产业。
发展定位与目标,包括产业园的指导思想、总体定位、发展目标等。与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相关产业规划紧密衔接,准确定位主导产业在区域内乃至全国产业发展中的位置,以及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作用。
总体布局研究,包括产业园功能分区与总体布局。
创建重点任务研究,根据产业园创建要求,研究提出产业园创建的主要任务和建设工程与项目。
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包括园区组织管理、运行模式、运行机制等。
展开全文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包括规划项目总投资和效益估算,规划实施阶段、时间进度安排等。
保障措施研究,包括产业园建设的组织、资金、土地、技术等保障措施。
(二)创建实施方案
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包括现代农业发展成就与挑战,产业园主导产业的选择研究。
产业园发展基础研究,包括产业园四至范围与创建基础条件研究。
产业园定位与创建思路研究,包括产业功能定位与总体定位,创建指导思想与目标研究等。
创建内容与年度计划研究,包括产业园创建期内主要的建设任务与计划安排。
产业园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包括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园区管理运行机制创新的研究。
产业园创建政策研究,包括在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过程中,政府在建设用地、财政扶持、科技创新应用、创新金融服务、人才支撑等支持政策研究。
三、规划深度要求
符合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内容的要求。
四、验收标准
五、收费标准
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开展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要求的产业园总体规划和创建实施方案。
园区谋划要点
深入研究历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文件、认定文件和产业园管理办法等,充分理解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内涵,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对标全国同类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总结本地区产业发展优势和不足,坚持谋定后动,提升产业园的创建效率和建设成效。
一是成立产业园创建管委会,协调农业农村、交通、水利、财政、文旅、产业园涉及乡镇等多部门的力量去推进建设。管委会明确编制、行政级别、专职人员等,下设工作专班,协调解决产业园创建中的各项问题。优化营商环境,畅通项目投资立项审批手续,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二是编制产业园建设规划,选定主导产业,原则上不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批准建设的产业园主导产业相同,选择2个及以上乡镇谋划产业园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编制产业园建设5年规划,主要包括规划背景、基础条件、思路目标、总体布局、重点任务、重点工程、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保障措施等内容,并通过县级或以上人民政府批复。
三是出台产业园扶持政策,从产业发展、品牌培育、用地保障、科技创新、人才支撑、财政支持等多方面出台产业园发展扶持政策,在更深层次上集聚现代生产要素。培育壮大已有的经营主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吸引从事主导产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入驻产业园,同时出台人才引进和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吸纳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职业群体下沉,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四是引入产业园投资开发主体,有条件的地方引入或者新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投资开发运营机构,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进产业园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产业园建设基础设施和生产设施投资大,经营主体资金短缺问题。坚持开门办园,探索多种模式吸引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保险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建设。
立足实际,对标对表总结创建优势和成效,结合产业园5年规划明确创建思路和目标,细化创建任务和举措,确定重点建设项目和资金来源,落实保障措施。结合多个产业园谋划经验和后期建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3个方案编制的重点如下:
关于中央资金使用不规范问题。通过竞争遴选的产业园,原则上每个奖补资金总额1亿元,创建、中期评估和认定分别按0.3亿元、0.3 亿元、0.4 亿元安排。通过书面审查的产业园原则上每个奖补资金0.7 亿元,创建和认定分别支持0.3 亿元、0.4 亿元。方案编制严格把握中央奖补资金的投向,主要支持规模种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提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联农带农增收等方面,特别要注意不能将资金投向企业生产设施投资补助。制定中央奖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严格按照创建方案和管理办法拨付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通知要求,已经拨付的中央财政奖补资金使用进度,原则上达到95%以上。
关于联农带农机制不新问题。不能局限于“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传统带农方式,可以探索多元化的新型联农带农机制,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企业流转+返租倒包、龙头企业+代耕代种代销+服务费/分红、中央财政奖补资金折股量化+保底分红等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如孝南区列支200万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在朱湖农场实施糯稻生产入股分红项目,根据农民自愿原则将土地入股经营主体,承接主体按照“保底分红+二次分红”模式对项目区农户和集体进行收益分配,在确定保底分红的基础上,承接主体每年将纯利润的一定比例作为项目的二次分红金额。分红金额的20%作为集体收入,80%用于农户分红,农户收益按入股的土地面积折算到户,户平年增收800元以上。
关于产业园项目建设缓慢问题。从方案编制阶段要充分考虑,结合产业发展的切实需求,谋划建设项目,细化建设内容,明确支持内容、支持主体和支持方式(如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直接投资、政府购买服务等),可以有效加快资金拨付进度。项目建设主体不局限于现有的经营主体,充分利用产业园创建的契机,利用产业园扶持政策招大引强。如孝南区人民政府引入占地8000亩总投资300亿元的首衡城华中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将打造华中地区最大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贸易集散中心,为加快项目建设,孝南区成立项目建设指挥部,设立“一办八个专班”,制定“六证同发”方案,做到拿地即开工,同时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首衡城与6家银行签署合作协议,获得金融授信25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超20亿元,已建成19万立方米冷链保鲜库。
总体目标
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统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的政策任务资金,整体衔接推进,优化产业布局,聚集资源要素,延长产业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提升农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推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创建要求
围绕突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带动农民、核心辐射等产业园主体功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要立足县域,以规模种养为基础,推进“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发展,集聚现代要素和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面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创新科技集成和联农带农机制,着力打造引领带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引擎”。
从2018年开始,农规院成功协助多地创建国家级重点涉农项目,协助各地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申报经验。
园区申报,找我们
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十四五规划 农业园区规划
高新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经开区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标签: #重庆黔江现代农业债权项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