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彩霞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1950年,华罗庚一封《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公开信》引起强烈反响,海外学子受其感召,纷纷决定回国。这其中,就有夏培肃。
夏培肃
1923年,夏培肃生于重庆一个教育世家,父亲夏鸿儒在江津县办学办实业,母亲是小学校长。三四岁时,母亲便一字一句教她背诵《长恨歌》,引领她走进传统文化。
不仅博览群书,夏培肃的数学天赋也非常高,从小学到中学,始终保持第一名,枯燥的代数、几何,她却乐在其中。
正值抗战爆发,民不聊生,因理科优秀,夏培肃立志工业救国。高中毕业时,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电机系,研究电路是她的兴趣。炮火中,流亡学生孜孜以求,共同的学习中,她与留校任教的杨立铭逐渐无话不谈。
杨立铭与夏培肃
展开全文
杨立铭,1919年生于江苏溧水县,在日军的轰炸声中,学业断断续续,随家人一路长途跋涉,辗转到四川。中学时,老师在一次轰炸中丧生,悲愤中,他暗下决心,要学工程,要工业救国。
爱情和救国理想成为双重动力,大学毕业后,夏培肃被推荐到交通大学攻读研究生,杨立铭则考取了公费留英。两年后,夏培肃以优异成绩通过留学生考试,他们相聚在爱丁堡大学。
在英国,学术氛围浓厚,1948年,杨立铭顺利获得爱丁堡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并留在导师身边任研究助理。1950年,夏培肃也获得博士学位,毕业论文中的新成果,在当时刚刚兴起的计算机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深得导师赞赏。
那一年,夏培肃与杨立铭结为伉俪。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俩人很快成为各自领域的优秀人才。
但同时,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也深深刺伤了他们的心:留学生每年需要去警察局登记,同时登记的,是各类犯人;房东女儿的地理书里,中国男人抽鸦片、女人裹小脚,穷得没钱点灯,穿衣靠西方国家施舍……
“不能让他们瞧不起中国人!”夏培肃发愤自雄。听到华罗庚的召唤,1951年,夫妇俩踏上了回国的轮船。
多年以后,杨立铭回忆:
“当时我们已有良好的工作待遇,但作为中国人,我们想一定要回祖国参加建设,何况当时解放不久,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专业人才。至于回国后的工作条件、生活条件我们没有特殊要求,只认为我们已具备了必要的专业基础和科研经验,可以在任何地方独立开展工作。现在正是我们报效祖国的时候。”
受清华大学教务长周培源邀请,回国后,他们在清华任教。杨立铭成为原子核理论主讲人,后来,他和于敏合著的《原子核理论讲义》成为该领域的经典教材。
夏培肃也迎来命运的转折点。祖国新生,百废待举,基础设施和国防力量都需要计算机的支持,时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的华罗庚决定研制中国自己的计算机。既懂电子,数学又出色,29岁的夏培肃被华罗庚选中,成为三人小组中的一员。
资料缺乏,只能去图书馆找英文资料一个字一个字地抄;没有器材,就背着小包一件一件地买。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计算机,夏培肃一边设计,一边创办了计算机原理讲习班,她亲自翻译资料、编写讲义,操作系统中的“位”,内存、缓存中的“存”,都是由她首次翻译并一直沿用至今。
种种原因,当初的三人小组,只剩夏培肃一人。1958年,中科院创办中国科技大学,她当仁不让,负责计算机专业的筹备。作为主讲教授和负责人,她编写了《电子计算机原理》,这是我国在计算机方面的第一本正式讲义。
培养人才的同时,夏培肃还负责“107计算机”的研制。那时,计算机技术还依赖苏联,可是随着中苏关系降到冰点,苏联撤回了全部援助。就在许多国家纷纷猜测,中国计算机发展将就此停步时,仅仅一年后,“107”横空出世。
作为设计者和制造者,夏培肃创造了历史。最重要的电路是她亲自设计的,运行非常稳定,远超苏联机器。
“107”的成功是里程碑式的一笔,夏培肃因此被称为“中国计算机之母”。
夏培肃
“我对计算机太着迷了,我满脑子、无时无刻不在想着计算机。”令人痛心的是,因全身心扑在“107”上,没有时间管孩子,大儿子不慎掉进家中后院的下水道夭折,夏培肃自责不已。
为了国家,她舍弃了小家。在她领导下,中科院继续研发更高效的计算机,计算机科学也从两手空空到蓬勃发展。
后来,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有人惊叹:“我从未见过那个时代的其他女性,能够像她一样,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并在自己的领域中担任核心的领导角色。”
办刊办报,培养研究生,夏培肃马不停蹄。古稀之年,她依然骑着自行车去上课,为计算机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在学生眼里,她是“宽厚的长者,人生的导师”,如春雨一样,润物无声。
鉴于夏培肃在计算技术方面的贡献,1985年,她在英国的母校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学位。在她看来,这不仅是个人荣誉,更是英国对中国的友好表示,回想当年所受的种族歧视,不禁感慨万千。
“技术自主,国家才能强大。”为此,夏培肃多次有预见性地提出,必须加速国产芯片的研究,以免受制于人。尽管年事已高,但她仍然走在计算机前沿,为年轻科学家提供帮助。
2001年,她的学生胡伟武出任龙芯处理器的首席设计师,夏培肃帮他搜集资料,鼓励创新。一年后,“龙芯一号”诞生了!中国由此结束了计算机产业“无芯”的尴尬历史,为了致敬夏培肃从事计算机事业50年,胡伟武将这只芯片命名为“夏50”。
谈到老师夏培肃时,胡伟武这样说:“我刚毕业的时候,我的同学都在外企、在国外,都拿到很多钱,当时我的导师就老是教育我,要为国家做事情……”
夏培肃与学生胡伟武
随着年事渐高,夏培肃逐渐淡出科研一线,但她始终关注着计算机前沿,为了破解量子计算机谜团,她在杨立铭指导下,阅读大量论文,最终撰写出《量子计算》,被计算机界广泛应用。
一个是计算机科学奠基人,一个对我国核物理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夫妻两人又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但他们始终朴素低调,生病住院时,甚至拒绝学生探望。对此,夏培肃说:“我们不想被打扰,只想安静一点。”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014年,杨立铭去世11年之后,夏培肃也走完了淡泊宁静的一生。
“中关留倩影,计算记芳魂”,人生虽已落幕,但她留下的印迹依然灿烂夺目。
标签: #四川成阿物业管理2023年债权资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