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有社,湖北省唯一的木雕类工艺美术大师,1955年生,湖北老河口市人,襄阳市聚森工艺斋斋主。上世纪70年代学习黄杨木雕。其后担任老河口市工艺美术厂厂长并担任技术总负责人。其作品以传统黄杨木雕人物造型见长,其作品其作品多次出口外销法国、日本等国家。
2007年受省博物馆约请,按1:1原比例复制木雕文物,“十弦琴” “ 豆”等一批木雕作品均在此期间完成 。
2012年创作的“观音” “豆” “雄狮观音组合”“观音送子”参加省工艺大师评比。被评为大师并颁发大师荣誉证书。
2013年创作的根雕作品“大势至观音”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中获得2013“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创作的漆器“豆”获得铜奖。
两个月前,路过襄阳的白马广场古玩市场,瞧见一位奇人,雕了好大一尊菩萨,比人还高,菩萨雕刻的栩栩如生,慈眉善目微微笑着。
菩萨端然而坐,足踏莲花,衣袂飘然,九龙环倚。摩挲着菩萨的指尖,竟有莫名的亲近感,站在菩萨面前,人似乎就安静了许多。
斋主就是门口工作台后坐着的老师傅,姓石,老河口人,六十一岁,胖胖的,气色红润,说起话来挺随和,看有人对他的雕刻有兴趣,稍停了活儿,攀谈了一会儿。听他的讲述,脑袋里不停蹦出一个又一个成语,什么勤学苦练、废寝忘食、匠心独运、得心应手、成竹在胸、庖丁解牛……虽然这些词儿都是当年老师苦口婆心教导我们的褒义好词,当时我心里还是一直纳闷儿,瞅一眼屋里摆的,外头堆的,那些不说话的长长短短扭七歪八黑乌皮糙的断木头,要把它们变成一尊观音一尊佛,就觉得这活儿太不轻松!简直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石师傅这个岁数,为什么不像其他老人一样打打小牌晃晃悠悠享受晚年,还这么精神气十足地起早摸黑的忙活呢!当我终于忍不住把这点儿浅薄的小心思叨叨出来,石师傅一乐,说,“喜欢那,玩呗,丢不了手了。你们看到累,我不觉得。人活一辈子,到最后都是一股烟,我能留下这点儿东西,高兴,值得呀!”
石师傅是五十年代人,长在红旗下,成长在社会主义的大集体道路上,改革开放的风浪里历练过,从十五六岁走进老河口市民族乐器厂,街头的流行色不晓得变幻了多少种颜色,彼时少年如今华发满头,不变的是他的手中,一直握着锤子和凿子。四十多载风雨春秋,是千凿百锤的人生。
我国传统木雕工艺的两样主要工具就是凿子和锤子。石师傅1970年参加工作,从事民族乐器加工,木雕开始成为他一生的事业,也是喜爱。当年的小石头一定是个聪明伶俐的好学少年,1972年他被派往浙江乐清市工艺雕刻厂学习四大木雕之一的黄杨木雕工艺。当时我们一听到石师傅说学艺,立马想到高人啊秘笈啊什么的,况是学艺在水润人灵的江南,羡慕地道,三年学艺,真好!石师傅笑了,他说,三年,哪来的三年?三个月!为了学技术,那时候真恨不得天天不睡觉不吃饭,经常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人也精神地很,多好的机会,学不够!
那咋受得了哇!我们又惊叹了。可当年的小石师傅就这么眼睛看,心里琢磨,手上练活儿,三个月回来,技术突飞猛进,很快超越了师傅,成了最年轻的车间技术负责人。年长的师傅们自然有不服气的,可活儿在那儿摆着,雕一样的东西,往那儿一放,别人雕的不能看不说,小石还能给分析出个一二三来。三年后,石师傅代表湖北省参加了深圳工艺展,作品“牛郎织女”登上了外文版湖北工艺木雕期刊的封面,开始声名远播。那时的老河口市民族乐器厂已改为老河口市工艺美术厂,又请了省美院的老师们下来作美术指导。在美院老师指导期间,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木雕精湛艺术的追求,促使石师傅系统学习钻研了素描、人体解剖等美术理论和实践。对骨骼构造的掌握让他在雕像塑形的灵动中更加科学精准,手上的活儿自然而然体现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巧的对接融合。
石师傅的聚森斋里放了四五本作品图册,其中大量的是他创作的黄杨木雕人物,题材既有传统也有现代的。传统的多为民间传说中的宗教、神仙和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如弥勒佛、观音、八仙、关公、项羽、飞天、杨贵妃、尤三姐、美猴王、托塔李天王、仕女、小童等。现代的有毛泽东、鲁迅、杨丽萍等人中之秀。不分今古,无不线条优美,神形毕肖,活灵活现。我们从册子图片上还欣赏到一些花草动物,有鹊踏梅枝、荷叶鸳鸯、灵芝如意、万马奔腾,喻意都十分美好。
1978年,他塑造的《毛选五卷到草原》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引起了轰动。改革开放后,外贸事业红火,中国传统木雕大放光彩,厂里订单不断。1981年,在人们眼里还是个毛头小伙子的石师傅作为技术型人才担任了老河口市工艺美术厂厂长,带领大家精雕细刻,他的作品也多次出口外销到法国、日本等国家,在国际上展示我们民族的传统工艺,也传播了中国的宗教、文学的审美文化。直到九十年代,民族传统工艺受到商品大潮的冲击,老河口市工艺美术厂事业渐渐走向没落。为生计考虑,石师傅离开了他从业二十年的国营单位,转战建筑行业十年。但他手中的凿子和锤子没有放下,木雕艺术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在传统工艺的传承上,石师傅像一块顽石一样坚韧,游刃于生活和艺术之间。而他的不少老同事,多年后,来到他的聚森斋,已拿不好凿子,更坐不下来安静地找回曾经的时光了。在新世纪的日出照射下,只有石师傅还坐在那里,埋着头,一锤一锤地敲打,一凿一凿地刻画,把一堆堆平平无奇的木材变成他心目中的美好世界。
2007年,技艺日趋精湛的石师傅受湖北省博物馆的邀请,按1:1的比例复制了馆藏文物“十弦琴”和随州出土的文物樟木漆器彩绘“豆”等一批木雕作品。2012年,他创作了“观音”、“雄狮观音组合”、“观音送子”一批黄杨木雕作品参加省工艺大师评比,获得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13年,石师傅的黄杨根雕《大势至菩萨》参加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获得“国信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大势至菩萨以独特的智慧之光遍照世间众生,被认为是光明智慧第一,民间奉为月天子,与观音菩萨一右一左胁侍阿弥陀佛,三位合称“西方三圣”。
那会儿,石师傅坐在他的工作台前,专心雕刻人间的活佛济公。我们凑过去看时,济公的眉眼已笑开,腿脚处,一只卷毛狮子狗的轮廓在凿刀下跳脱出来。桌子上,摆了有三十多把长短粗细不一的凿子,平口的、圆口的、正口的、反口的,件件木柄滑亮,一看就是多少年的家当。
一件木雕作品,从立意、选材、打坯、敲细、戳草褶、修光、擦砂、修细到上蜡、配底座,差不多十道工序,一锤一凿见功力,深凿浅凿要定力。问,带徒弟了吧?
石师傅无奈地笑笑叹口气说,现在的年轻人能安静做事的少了。带过几个,学学都跑了,坐不住,沉不下来,最终跟自己学艺的只有老伴一人。
能一辈子安心做好一件事情,芸芸众生有几。手工艺说到底也是“心”的艺术,要发自内心的热情去神悟向往,要精神专注地去钻研精益求精,要心到手到坚持不懈地练习,要一辈子的心为其所系,一辈子的情为其所萦。石有社师傅做到了,他头上的白发见证了他为根雕艺术走过的奋斗之路。弥漫着木香的流年里,他手中的凿刀,继续镂刻着他与木雕艺术的不解之缘。
图/天下乌鸦 文/碎雪
==================分割线 =====================
截至今年7月,襄阳全市共有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消费习俗、传统医药等17类非遗资源共计9867项。其中,老河口丝弦、黑暗传、襄阳花鼓戏、老河口木版年画、老河口锣鼓架子、湖北越调等8项被列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薅草锣鼓、玄门太极功夫等23项被列为省级非遗项目,其中就有不少木雕技艺类的。
跟其他已经成功申报的非遗名录一样,石有社的技艺找不到传承人,技艺濒临失传,尽管开了一间作坊维持生计,也是在困难中支撑。
跟襄阳市其他以木雕类技艺成功申遗的比,石有社有名副其实的大师称号,在全省是唯一的,他的技艺更具权威性和代表性,申遗名录上没有他的出现,只能说明襄阳市申遗普查工作没有深入开展下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