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圣城文旅债权资产定融(邹城圣城文化旅游公司)

余老师 84 0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出版战线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这十年,是中国出版业提质增效、精品涌现的十年。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双效统一”为标尺,“高质量”成共识。

这十年,是出版转型升级、破圈融圈的十年。数字出版产业年收入超万亿元,媒体融合从相加、相融到深融,主阵地坚如磐石。

这十年,是传统文化守正创新、大放异彩的十年。满足大众阅读需求,在传承中开拓,典籍真正“活”在当下、走进生活。

这十年,是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深入人心的十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从2012年的76.3%增至2021年的81.6%,整体态势持续向好。

这十年,是中华文化影响力持续提升、日益显著的十年。对外出版精品工程彰显文化自信,国际传播能力逐步增强。

非凡十年,我们在奋进中镌刻出版印记,在新时代谱写璀璨华章!

编者按非凡十年,我国出版业取得了非凡成就,出版集团在内容建设、品牌传播、融合转型、资本运作、“走出去”等方面齐发力,成绩有目共睹。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商报邀请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外文局、北京出版集团、辽宁出版集团、黑龙江出版集团、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山东出版集团、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出版集团、读者出版集团、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等集团老总,梳理出版业近十年变化,展示各集团主要成绩和未来构想。

1.相比以往,您认为近十年我国出版业的变化突出体现在哪几方面?顺应大势,贵集团顶层设计作了哪些调整?

2.请您用3~5个关键词总结贵集团十年来的发展成果。

3.下一阶段,贵集团(或出版业)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您对未来前景有何思考?

回答新时代课题

争做世界一流出版企业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回答新时代课题,解决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提升融合发展效益,扩大国际影响力。

展开全文

■刘伯根(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党组副书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两次召开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分别召开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指明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近日又为《复兴文库》作序言,等等,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出版业的关怀和嘱托,给广大出版工作者带来了莫大鼓舞。媒体融合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出版深度融合发展迫在眉睫。今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提供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力量。

紧跟国家和社会发展步伐,中国出版集团始终明确出版“国家队”定位,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顺应时代大势和出版业变革作了一些部署调整。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一是强化党的领导,完善治理体系,突出使命担当。2016年10月,中组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印发《贯彻落实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重点任务》,集团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落实“党政一肩挑”,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到2020年年初,集团领导层及各二级企业全面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建工作纳入各级公司章程,各级党委前置研究重大问题成为常态,党的领导与现代企业制度相融合的治理体系基本形成。

二是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做强做优主题出版。集团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主题出版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业务工作来抓,出版主阵地作用愈发突显。仅2021年围绕建党百年主题策划出版的图书就超过300种;13种出版物入选中宣部年度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复兴文库》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是完善产业链产品链,实现融合发展,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做好所属企业的重组整合,集团二级单位从29个调整为目前的25个,形成了合力,提高了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二级单位产业链持续延伸,如中译公司已经作为国家级语言服务机构,将翻译业务和科技有机结合,推出了智慧语言云项目“译云”;中图公司为适应报刊数字化进程,业务从以进出口纸质出版物为主体,转变成以“易阅通”为主平台的数据库、电子书国际贸易为新业务方向。

四是拥抱资本市场,适应技术应用和阅读习惯变化,满足多元化需求。2017年,“中国出版”登陆A股市场,开启发展新征程。集团由原来单一面向产品服务市场变为兼顾资本市场,重点支持了与用户需求紧密贴合的10个重大出版融合项目,包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中读”APP、中华书局的“古籍网”、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APP等,形成了较完善的融合产品集群,构建并形成了新型出版业态。

五是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争做世界一流出版企业。集团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近十年来,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传播效果不断增强。2021年,集团版权输出数量超千项,涉42个语种、46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年度综合排名中持续位居全国第一;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成全球首个线上线下同步举办的国际书展,参展国家和展商数首次超过法兰克福书展。

总结中国出版集团近十年发展成绩,我觉得可以用 “稳健的传统出版”“积极的融合出版”“入局资本市场”“打造现代化出版企业”等来概括。面向未来,集团将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回答新时代课题,解决传统出版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提升融合发展效益,扩大国际影响力,奋力实现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出版企业的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目标。

建设新时代中国一流的“出版+”集团

构建以文化新地标为引力场,以内容生产、知识服务和知识性大数据为基础的“出版+”发展生态,把集团打造为文化的服务运营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知识性大数据的提供者。

■康 伟(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近十年来,中国出版业已成为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的核心行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践行者,是增强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的引领者。增长方式方面,传统纸质出版由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方面,中国出版业的融合发展势在必行。生产要素方面,出版业成为既是知识服务又是大数据生产的行业。

十年来,北京出版集团强化政治引领,加快转型改革,打造北京文化新地标,为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力量。一是坚持精品战略。构建突出产品特色、坚持精品出版、形成品牌特色、推进领域创新的“专精特新”内容生产格局。二是加强融合发展。与多领域多家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融汇融合。完成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投资北京》杂志社的无偿划转,推动出版资源向集团聚合。三是深化改革转型。制定集团机构调整方案,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和全员聘任工作,切实理顺机制,增强活力。在数字化产品的打造上集中发力,搭建集“平台化、社交化、服务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服务平台,探索内容运营新模式。

北京出版集团十年来的发展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六方面。

聚焦深耕出版主业。坚持精品战略,以集团出版业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主题、人文社科、文学、少儿、教育等七大板块出版工作。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重大战略部署、重要时间节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持续推出精品力作,在国家级重要奖项评比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十八大以来,集团共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及推优300余项,近800个项目入选国家和北京市各类重点出版物规划。

做优做强核心资产。联合西城区共同建设出版文化产业园,打造北京文化新地标。以集团楼宇和十月文学院为依托,有效利用物理空间的辐射带动作用,与其他社会资源实现多方联动。充分发挥优质文化资源的牵引作用,以空间聚合资源、以政策吸引资源,形成出版产业规模与聚集效应,构建支撑集团创新发展的产业平台。

整合壮大融媒业务。成立集团融数中心,加强对融媒业务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统筹管理,引领、推动集团各子分公司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赋能,推动出版要素与不同媒体和服务的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拓展文化智能应用场景,丰富数字文化消费,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擦亮“十月”金字招牌。整合集团“十月”品牌资源,成立十月分公司,立体化开发运营十月品牌,提升品牌效益。承办历届 “北京十月文学月”活动,致力于打造贴近大众、服务群众的文学交流盛宴,已形成全市性的文学热潮与全国性的广泛影响。深挖文学的内容价值,实现IP多元发展,逐步在影视转化、研学旅行、舞台演出和衍生品开发等领域培育孵化新项目。

践行国企使命担当。积极参加“文化润疆·书香和田”图书捐赠活动,向和田地区捐赠各类图书200余万码洋,赴和田市等5个区县深入调研,起草援建工作《调研报告》。积极贯彻落实首都文化援建要求,推动落实图书出版、动漫教程、研学交流、技能培训等多个对口援建项目,自觉履行国有文化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担当。

扎实推进图书出版“走出去”。积极拓展版权贸易输出,与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机构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连续2届被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建立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推动集团对外文化贸易工作更加国际化、规范化。打造“品读北京”、十月作家居住地等品牌活动和跨国交流平台,不断拓宽中华文化在国际市场的传播渠道,提升传播效果,致力于与国际同仁一道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为着力解决数字化程度不高等核心问题,北京出版集团将以“建设新时代中国一流的‘出版+’集团”为目标,致力于构建以文化新地标为引力场,以内容生产、知识服务和知识性大数据为基础的“出版+”发展生态,把集团打造为文化的服务运营商、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者和知识性大数据的提供者,通过出版业务和核心资产双轮驱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集团持续健康发展。

守正创新

做好新时代对外出版排头兵

对外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

■刘大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十年,是我国对外出版业加速发展、提质增效、做大做强的十年。图书“走出去”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海外影响力不断提升。一批重大出版工程折射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一大批向世界说明当代中国的多语种优秀图书彰显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十年来,中国外文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对外出版,以编辑出版发行习近平总书记署名著作、论述摘编和讲话选编为引领,不断完善主题出版布局,以领袖著作和政治文献、解读中国共产党书系、当代中国主题图书、传统文化与文明图书、经典文学图书、对外汉语教材、优秀少儿读物七大主要产品线实施对外出版精品工程,取得一定成效。

我们将编译出版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总书记重要著作作为全局“一号工程”,以最高标准、最高质量、最高水平做好系列出版和全球宣介,已出版36个语种,在31个国家举办了首发式、读者会、研讨会等国际重大推介活动,在40多个国际书展、500多家海外主流书店、20多家全球线上营销平台持续展示和销售,进入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图书馆,发行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翻译出版语种最多、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领导人著作。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读懂中国”“人民中国”“辉煌中国”“大美中国”“丝路百城传”“如何看中国”等系列丛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主题出版重点选题、丝路书香出版工程等,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和装帧设计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鲁迅文学奖、文津图书奖、全国古籍整理图书奖一等奖,以及美国“班尼奖”金奖、“世界最美的书”等国内国际大奖。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被授予“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外文出版社4次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新世界出版社连续25年参加德国法兰克福书展,获得“荣誉参展商”证书,华语教学出版社连续12年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中国外文局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国主题图书海外编辑部”项目,到2021年底,已与41个国家的61家境外出版机构联合成立了69家,合作出版500余种中国主题图书。“中国图书中心”项目2016年启动,已在10个国家设立了10家中国图书中心。国图集团成为“中国书架”项目第三期中标企业最多、服务区域最广的服务单位,并作为发起单位连续承办12届全球海外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活动。仅“十三五”期间,中国外文局先后参加全球50多个大型国际书展;出版图书超过1.6万个品种,外宣图书近5000种,对外出口中国出版物1950万册。版权输出方面,从2016年输出640种,到2020年输出769种,年均增长近5%,“十三五”期间合计版权输出近3500项。

中国外文局以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外文局成立70周年的贺信和勉励外文出版社外国专家的回信为标志,迈上国际传播和对外出版事业的新起点。我局对外名称改为“中国国际传播集团”,进一步明确职能定位,研究制定了《中国外文局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0年)》,认真贯彻落实《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国外文局图书出版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0年)》。我局将加大习近平总书记署名著作、论述摘编和讲话选编自主翻译出版和合作翻译出版力度,统筹资源扩大全球发行;聚焦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和年度工作主题主线,推出一批对外出版系列品牌产品;加快对外出版与新媒体新业态的融合发展,成立“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天猫旗舰店,率先建设“中国国际云书馆”沉浸式3D展览馆,开拓文化产品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亚马逊中国书店、“阅中国”中国出版物海外发行云平台。发挥所属26家驻外机构作用,参加国际书展,提升本土运营能力,做到“一国一策”“一书一策”。

作为对外出版发行事业主力军,外文局将始终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力构建优质内容主导、先进技术赋能、数字营销发行、深度融合发展的对外出版新业态,对外宣介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好中国形象,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增强国家国际传播战略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瞄准“三个向度”

领跑行业发展

湖南出版集团希望在建设出版强国的新征程中当好排头兵,争当领跑者,核心问题还是立足主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

■彭玻(湖南出版投资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从出版发展历史来看,每一次技术变革,都对出版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互联网,出版业的每一次跨越发展都离不开科技发展、技术变革的助力和推动。

我认为,近十年我国出版业最大的变化,就体现在与科技融合的步伐日益加快,出版业正在全方位、深层次加速进入融合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出版机构聚力于业态创新与深度融合,积极探索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技术在出版服务中的应用,加快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组织架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将出版、科技与文化创意相结合,开拓融合发展新路径。湖南出版集团十年前就提出了线上与线下结合、文化与金融结合的“两结合”发展战略,通过线上建平台,线下建网络,将数据在平台聚合,资源用网络协同,用资源和资本两条腿走路,打造新的文化消费生态圈,融合发展走在行业前列,成立了全国文化企业第一家财务公司和全国出版企业第一家基金公司,全国首批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先后落户集团。

近十年来,湖南出版集团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出版湘军”名片更加闪亮,主要成果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是“引领”。湖南出版敢为人先,在业内较早提出数字化生存战略、“两结合”战略、振兴传统出版战略,营收、利润、资产规模、品牌影响、获奖项目、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出版集团第一方阵前列,连续13届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在改革、转型、主业发展等多个向度引领中国出版行业。2017年,集团总体经济规模在全国排名第2,中南传媒市值和利润排名第1,在全球出版50强评选中排名第6,领衔亚洲出版企业。

二是“稳健”。面对政策调整、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保持战略定力,一以贯之地守主业、促转型。坚持围绕主业补链延链强链,强化编印发供各环节,将资金和资源投入重点工程打造、精品内容生产和优质版权购买,推动数字化转型。坚持审慎稳妥的投资策略,紧盯优质出版资源和优秀团队进行资本投入。着力构建新的教育服务体系,推出“四维阅读”“中小学生阅读书系”等新产品。中南传媒市值、营收、利润等指标稳居行业前3。

三是“务实”。湖南出版集团根植于湖湘文化的深厚土壤,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和公司治理体系构建同步推进,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湖南出版文化。这种文化简而言之就是“讲传承”“不折腾”,就是一种务实干事、谋事不谋人的精神。一代代湖南出版人既传承了湖南出版文化的精髓,又根据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与时俱进推进文化理念发扬和创新,成为湖南出版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出版强国的目标,未来5~10年将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期。湖南出版集团希望在建设出版强国的新征程中当好排头兵,争当领跑者,核心问题还是立足主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为此,我们认真规划了发展方向,那就是着力构建优质内容主导、先进技术赋能、深度融合发展的出版新生态,成为有强劲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主业突出、综合实力强、品牌价值凸显的世界一流新型主流出版传媒集团。

具体而言, 在发展目标上,瞄准“三个向度”:打造有带动力的中国文化产业旗舰企业、有传播力的全球出版领先基地、有影响力的文化“走出去”强势平台,推动湖南出版全面领跑中国出版行业。 在发展原则上,坚持“五个始终”: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核心工作,始终把社会效益作为根本追求,始终把坚守主业作为主导战略,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发展动力,始终把积极进取作为自觉担当。 在发展支撑上,把握“六个要点”:一是坚持正确导向,推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二是提升出版能力,以“出大书、出新书、出好书”为追求,积极推进出版机制改革。三是锻造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既符合政策、又与市场接轨的薪酬制度和考核激励制度。四是推进产业集聚,按照“一基地两园区”模式,建设马栏山园区和望城园区。五是注重技术赋能,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增长点。六是用好资本力量,不断拓市场、聚资源,寻找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纵深。

守正创新做出版

履责担当展作为

为服务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增强人民文化自信,提升全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展现辽宁出版的新担当、新作为。

■杨建军(辽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出版集团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建设新使命新要求,以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坚定正确的政治导向、出版方向,不断增强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力度。“十三五”期间,集团4次获得“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阔步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

回望这十年的发展历程,是辽宁出版集团坚定推进党的全面领导和公司治理相统一、管理能力和运营水平步入科学化规范化新轨道的十年。夯实集团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旗帜鲜明地将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出版原则融入集团治理全过程。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巩固强化战略统谋和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以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大出版、大发行、大教育、大IP“四大产业”和文化金融、文化科技、文化园区“三轮驱动”共融共生、一体拓展。强化“一盘棋”管控,实施纸张物资、生产印刷、仓储配送的集约化运营,产业链关联度持续增强、管理更加科学完善、资源要素充分集约整合。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增强“四力”教育,人才队伍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这十年,是辽宁出版集团坚定履行使命任务,坚守主责主业,坚持内容原创、出版创新,以主题出版为龙头打造文化精品,内容生产传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十年。集团强化研发体系建设,组建专家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研究出版中心等重大项目出版机构、名家品牌创作平台,推出首席编辑制,“精品出版工程”得到持续深耕。主题出版图书成为统领出版发展的龙头引擎和第一方阵,大型融合出版工程“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出版工程”首批成果——百卷本《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是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研究的重点工程;《中国机器人》《战国红》荣获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机器人》《天晓——1921》《锦绣》入选年度“中国好书”,10种选题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东北振兴研究丛书》等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参鉴,《百年党史中的红色辽宁》《我们心中的红色“六地”》等挖掘阐释辽宁“六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对外输出《国家宣言丛书》《春归库布其》《中华美食文化》等图书版权和实物2000余项,多次获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旗下多家出版社进入“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百强”。

这十年,是辽宁出版集团扎实推进协同化发展,夯实主渠道、主阵地,从创意生产、物资供应到印刷配发的完整产业链综合实力持续壮大的十年。提升上市公司资产质量和主营业务竞争力,将全部图书出版和印刷企业资产成功注入“出版传媒”。建设辽宁出版印刷物资配送产业园、北方文化新谷创意产业基地等文化产业园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实现纸张物资、高端印刷、智能发行等产供销有效衔接和高效运转。健全辽宁省内外发行市场网络,升级出版物配送企业的智能化仓储配送体系。拓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线下建成覆盖全省的文化综合体、连锁书店、城市书房、校园书店、共享阅读点等文化惠民服务网络,线上形成覆盖电商、短视频、直播、社群、公众号等全媒体营销推广矩阵。

这十年,是辽宁出版集团加速优质资源集聚孵化、创新表达、创意转化,与时俱进推进产业融合和转型升级,集聚力量进军“全面现代互联网数字化的新媒体出版集团”的十年。集团推进“五融”结合,发展融出版、融资产、融管理、融发行、融团队,以东北及内蒙古地区唯一国家级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以融合转型重点项目为承载,优质内容资源、版权资源的优化集约、深度开发和全网运营全面提速。打造了“专职委员在线”“专门协会在线”等数字服务平台。全产业链全体系数字化改造取得新成效,一批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建成国家级版权知识产权交易运营新平台,被授予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辽宁省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面向未来,辽宁出版集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力打造时代精品,丰厚中华文化滋养,传播好中国声音,为服务文化强国、出版强国,增强人民文化自信,提升全社会凝聚力向心力,展现辽宁出版的新担当、新作为,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高质量发展

做强做优三大板块

出版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当把握好两个着力点。一是为全民族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滋养。二是构建高水平的产业体系。

■张志华(山东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山东出版集团围绕出版主业、发行板块转型升级、培育文化多元新的增长点实施了“四六四”发展战略。在出版主业上,聚焦精品出版、畅销书出版、融合出版和优秀文化“走出去”四个重点,全力打造“鲁版图书”品牌;在发行板块转型升级方面,抓好实体书店“自主发展四年规划”、研学工作、多元发展、互联网化建设、教辅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六项工作;在培育新增长点方面,抓好文化旅游、文化金融、文化贸易、文化资产管理运营四个板块工作,依托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打造新的增长极,提升综合实力。同时,围绕机制创新,聘请AMT等专业机构,持续推进“三项制度改革”。

近十年来,集团发展成果具体表现在四方面。

一是精品出版能力提升。传统出版方面,2015年至今,集团共获得国家级重点奖项及入选国家级重点出版项目848种次,位居全国地方出版集团前列。其中,获国家出版“三大奖”43项,5种图书入选或入围年度“中国好书”,9种图书入选月度“中国好书”;144个项目入选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数字出版精品遴选推荐计划等专项重点工程。“走出去”工作方面,集团打造的“一带一路”图书版权贸易洽谈会,已成为业内知名文化“走出去”品牌。2015年至今年,共输出版权1157种、输出国家43个,获得国家级资助2417万元,版权输出数量由全国后位跃升至全国第4名。

二是融合出版成效初显。集团提出并大力实施数字化战略,全力推动传统主业的转型发展。集团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融合出版内容传播创新应用重点实验室”通过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2020年,集团成功申办“山东省数字融合出版创新创业共同体”,是30家省级“政产学研金服用”共同体中唯一入选的国有文化企业。同时,集团“小荷听书”有声读物出版阅读平台等8个项目入选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

三是发行板块规模效益实现跃升。大力实施“1345”发展战略,聚焦由单纯的图书经销商向综合文化服务商的根本性转变这一目标,突出“用新的体制机制管理、用新的互联网思维指导、用新的商业模式盈利”三个重点,强化“用户意识、品牌意识、数据意识、融合意识”四种意识;完成“由经营商品向经营用户、由经营卖场向经营平台、由侧重线下向线上线下结合、由传统营销向现代营销、由‘简单购销’向融合发展”五个转变,持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自转型升级以来,山东新华书店集团资产总额增长95.20%,营业收入增长76.94%,利润总额增长103.43%,整体实力和影响力跃升至全国同行业前列。

四是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文化旅游方面,集团充分发挥自有的品牌、渠道、资源优势,成立山东新铧文旅发展集团,2021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33亿元。文化金融方面,推进直接融资与投资相结合,设立山东省内第一个拥有金融租赁牌照的“汇通金租”公司,实现累计账面投资收益3.90亿元,现金分红1.08亿元。文化贸易方面,加强统筹调配,实现物资外贸板块产量效益大幅增长。文化资产管理运营方面,打造山东书城、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等一批能够彰显文化品位、富有出版特色的文化资产项目,逐步形成了文化资产融合发展集群。

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基调。出版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当把握好两个着力点。一是为全民族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滋养。即生产有品位、有格调,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文化精品,建设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精神家园。二是构建高水平的产业体系。即在“互联网+”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通过全媒体运营,提供高水平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强化核心竞争力,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形成融合、协调、共赢的产业生态圈。

今后,集团将坚定不移地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融合发展为路径,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快速做强做优做大出版、发行、多元三大板块。聚焦“四个重点”,全力推动出版板块高质量发展;把握数字化发展大势和规律,开创数字文化产业新局面;狠抓“六项重点”,创造全新的发行商业模式;发力“文化+”,培育新增长点。

奋力实现“三个领先”“四个争先”

持续抓主业固根本、抓并购开新篇、抓整合谋优化、抓经营活资本、抓项目求实效、抓改革促创新。

■吴信根(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出版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加强内容建设,加快推进融合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出版产品和服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融合发展,持续抓主业固根本、抓并购开新篇、抓整合谋优化、抓经营活资本、抓项目求实效、抓改革促创新,着力推动“文化与市场、科技、金融”融合发展。

十年来,集团公司“出版赣军”品牌更加响亮,主要成绩可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

一是担当使命积极作为。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出版了一批充分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反映国家历史发展、时代进步,服务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的高质量精品出版力作,持续在精品学术出版、精品文学艺术出版、精品少儿读物出版上发力。

二是产业发展蓬勃向上。集团公司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持续位列全国同业第2,是全国4家连续13届荣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地方出版集团之一,是全国8家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和所有者权益均超过100亿元的图书出版集团之一,也是全国唯一拥有2家主板上市企业、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和主导1家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出版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文传媒综合绩效、营业收入、净利润、总资产等主要经营指标长期位居全国同业前列。

三是融合出版持续发力。积极探索由内容产品生产商向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运营商转型,以项目推动融合出版,大力发展有声阅读、知识服务、游戏等新业态,形成数字出版产品体系,打造出30多条重点产品线。“大中华寻宝记”融合出版项目、《列王的纷争》游戏等荣获20余项国家级出版荣誉。大力推进在线教育,共推送900多种在线教育产品,点击量超1亿次。

四是多元拓展效益显著。积极融入资本市场,大力开展并购重组,先后投资50亿元并购或主导智明星通、慈文传媒、全通教育等企业。十年来,集团公司累计获得投资收益37.78亿元。

发展愿景上,我们奋力打造“四力”“四高”型全国领先的现代文化产业集团。在认真审视自身历史发展站位和使命担当基础上,集团公司深刻把握向具备高质量发展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集团升级的时代窗口,确定了打造“四力”(有实力、有活力、有魅力、有潜力)、“四高”(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引领度、高贡献度)型全国领先的现代文化产业集团的发展愿景,进而实现“助推民族复兴,弘扬赣鄱文化,润泽百姓生活,争当行业标杆”的发展使命。

发展目标上,我们奋力实现“三个领先”“四个争先”。“三个领先”即综合实力领先,努力实现经济硬实力、产业竞争力、文化引领力、品牌影响力等综合实力保持行业领先;发展效益领先,努力实现获得国家级出版奖项、荣誉等持续位列行业第一方阵,主要经营指标发展速度、质量、结构保持行业领先;文化输出领先,努力实现国际传播渠道建设更加完善,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产品和品牌。“四个争先”即精品创作争先,文化精品创作从“高原”走向“高峰”实现新突破;融合发展争先,新媒体新业态的业绩在“十四五”期末贡献度达60%以上;改革创新争先,构建有文化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人才强企争先,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

发展战略上,我们奋力实现“一体两翼,协调发展,价值引领,产业升级”。集团总部作为“一体”,充分发挥领导责任中心、战略决策中心、宏观管控中心、资源配置中心和价值赋能中心“五大中心”的功能,推动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的“两翼”协调发展。同时,按照“五大中心强一体,五大板块壮两翼”的发展架构,重点打造“文化出版、文化传媒、文化科创、文化商业、文化资本”五大产业板块,推动各产业板块协同融合,努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商业模式升级和产业效能升级。

新时代新征程,新篇章新作为。集团公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紧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步伐,坚持“为人民出好书”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持之以恒铸文化之魂、强文化之基、兴文化之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坚持“原创化、特色化、融合化”之路

坚持“三化”出版发展之路,以原创化夯实出版基础,以特色化凸显品牌价值,以融合化汇入时代主流。

■罗 勇(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新华文轩党委书记、董事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出版业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

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不断加强。出版发行企业积极探索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加强党委对出版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为新时代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出版业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深入推进转型发展,经营模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化转型,在保持规模稳定的同时实现“双效”不断提升。

出版“走出去”取得新成就。版权输出引进比从2012年的1∶1.88缩小到2020年的1∶1.02,基本实现版权贸易平衡。截至2020年5月,我国累计有500多家出版企业在境外建立各类分支机构。

为顺应发展趋势,新华文轩在以下四方面作出调整。

一是聚焦主业,贯彻四川省委振兴四川出版战略。对多元化发展战略进行调整,重新聚焦到主业上来,确立“精耕出版传媒主业,利用互联网和资本市场推动转型发展”的发展思路,大力推动振兴出版、振兴实体书店战略。 二是坚守导向,提高出版质量。严格落实出版管理制度,坚持出版导向与党中央的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严控选题内容质量,优化出版考核机制,推动出版发展模式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 三是突出特色,增强国际影响。抢抓本土优质资源,打造具有四川特色的出版品牌,形成具有巴蜀文化底蕴的出版特色,通过讲好四川故事,唱响中国声音,推动出版“走出去”。 四是拥抱技术,推动融合发展。在出版发行单位推进新兴信息技术的运用,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出版发行业务,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和内部孵化等模式推动出版融合发展,打造一批优质出版融合项目。

近十年来,集团产业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成效。若用关键词来总结,我想应该有这五个。

“全国第二”。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集团总体经济规模评价综合排名位列全国发行集团第2位。

“三个百亿”。2021年集团实现营业总收入110.45亿元,同比增长19.56%;资产总额226.67亿元,同比增长6.13%;净资产总额138.90亿元,同比增长7.78%,成为四川省内首家“三个百亿”文化产业集团。这是集团在十八大以来集中主要精力抓出版发行主业的丰硕成果。

“A+H”。历时5年,新华文轩于2016年8月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实现A股上市,成为我国首家A+H两地上市的出版传媒企业。回归A股市场,不仅通过进一步发挥体制优势,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融资平台,还有力促进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振兴出版”。2016年以来,集团“振兴四川出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两个效益”大幅增长,经营业绩屡破新高,全国市场排名实现跨越,畅销图书品种大幅提升,成功迈入全国出版行业第一方阵。2021年,根据开卷数据,文轩大众出版销售实洋排名全国第8位。

“互联网转型”。早在2008年,新华文轩就开始实施互联网转型战略,大力发展出版物电子商务。如今文轩网已经成为全国出版物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先品牌,位列全国图书电商前三甲。此外,文轩教育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转型,推出融媒教辅、线上服务平台等教育服务融合产品;实体书店通过开设“云店”、运营流量、拓展社群,创新“在线上服务好线下读者”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随着产业的发展,文轩出版渐渐显露出了新问题,如出版业务支撑板块相对单一、高品质内容建设能力还不足、出版品牌影响力还不强、融合发展程度还不够深等。

未来,新华文轩将坚持走原创化、特色化、融合化的“三化”出版发展之路,即以原创化夯实出版基础,不断提升出版原创能力,挖掘优质选题资源,发扬工匠精神,推出真正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以优质的原创图书去赢得读者、赢得市场;以特色化凸显品牌价值,根植文轩出版的历史优势积淀,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将自身擅长的专业领域做深做精,打造具有巴蜀底蕴、文轩特色的精品出版物;以融合化汇入时代主流,在产品、渠道、生产流程上全面拥抱数字化,逐步构建移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业务经营体系和产品服务体系,推进出版转型升级,为出版强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努力为人民提供

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努力让“读者”品牌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文化光芒。

■刘永升(读者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版业发生了深刻变革,进入新发展阶段,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加丰富多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读者出版集团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集团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坚持党对出版工作的领导不动摇,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主动应变求变,守好出版主阵地,努力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坚决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回顾集团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用这样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感恩奋进,打造精品,服务社会,多元融合。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读者出版集团并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无比骄傲和自豪,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3年来,我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集团改革发展一年一个台阶,集团营收和利润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1年成功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企业;“读者”品牌连续19年入选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品牌价值跃升至422.57亿元。

一是着力打造精品,做优做强出版主业。大力实施图书精品出版战略,策划出版了一批有高度、有温度,“双效”俱佳的精品力作。2021年,集团有近40种图书入选国家级项目。其中,《藏文通用词典》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提名奖;《写给青少年的敦煌故事》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敦煌通史》等9种图书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敦煌艺术史》等18个项目入选“十四五”时期重点图书等专项规划。深入实施《读者》品质、影响力、传播力“三大提升工程”,努力在内容上融入时代脉络,销售搭上“网络快车”。《读者》杂志发行量连续3年稳中有升,至2021年累计发行超21亿册,稳居国内市场化期刊发行量首位。《读者》杂志社在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中再次获评先进出版单位。

二是服务全民阅读,助力书香社会建设。充分发挥“读者”的文化品牌优势、内容资源优势、传播渠道优势,创造性地提出并大力实施“点·线·端+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读者方案”。在“点”的建设上,有序推进甘肃全省新华书店中心门店升级改造,加快推动以书为中心的传统书店向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转型。在“线”的建设上,全面推广“读者小站”,把“读者”文化与阅读服务融入大众日常生活。在“端”的建设上,探索开发“读者书房”“读者阅读角”“读者乡村文化驿站”等公共文化空间新形态,为机关、企业、学校、乡村等提供更加便捷的阅读服务。同时,大力实施“读者·中国阅读行动”全民阅读工程,累计组织开展读者大会、读者讲堂、诗文朗诵会等阅读活动近千场。2021年,“读者方案”被中宣部评为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读者出版集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做精做优《读者》杂志,努力让“读者”品牌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耀眼的文化光芒;坚持走好“专、精、特、融”的图书出版路子,真正做到用精品铺路,靠好书留名;坚持系统观念,健全出版产业链条,统筹编印发各板块资源,建立“一盘棋”格局,着力打造以“读者”品牌为主导、以出版主业为根本、编印发一体发展的大出版产业体系;坚持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改造升级传统出版,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为建设文化强国、文化强省贡献“读者力量”。

抓住出版的根本

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谁掌握的资源越多,谁就更有竞争优势”。对出版业来说,抓住了出版的资源问题,就抓住了出版的根本。

■张 炜(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近十年,党中央对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高度重视,全民阅读上升为国家战略。出版业由追求规模数量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能力大幅提升。融合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成为行业共识。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整合资源的能力,可以说“谁掌握的资源越多,谁就更有竞争优势”。对出版业来说,抓住了出版的资源问题,就抓住了出版的根本。基于此,我向中宣部申报并主持了《出版资源评估与研究》项目,主要包括“出版人力资源评估与研究”“出版内容资源评估与研究”“出版物衍生资源评估与研究”三个方面,出发点与落脚点是为出版业未来探索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定稿,将于年底前正式出版。我始终认为,内容资源、人力资源、衍生资源将是新时代背景下,出版业核心竞争力最为重要的三大构成要素。所以,出版业要在新时代大有作为,加强内容建设、培养优秀人才、延展业务边界、推进融合发展是必走之路。

2014年6月,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由陕西出版传媒集团、陕西新华发行集团融合组建而成,2021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相比2014年分别增长了208.74%、219.48%,已成为陕西省领军型文化企业。

一是不断打造精品力作。累计出版图书5万余种,打造了红色主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物考古、丝路文化等优势出版领域。其中,12种图书获国家级出版“三大奖”,290余种图书、选题入选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

二是加速壮大发行业务。克服疫情影响、版型交付延迟、收转发周期缩短等困难,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政治任务。积极做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至第四卷、党史学习教育指定用书等重点政治理论读物宣传发行工作。积极开拓研学旅行、酒类销售等多元板块,打造新增长点。

三是助力物资贸易蝶变。推进印刷物资与出版、发行板块深化合作;充分整合上游资源,加强与国内纸张龙头企业合作,不断开拓新市场、新项目、新产品。印刷物资板块2021年营业收入较2015年翻了5倍多。

四是加快融合发展步伐。搭建线上书店、开展直播带货,全力构建线上线下互融互促的营销新生态。深入挖掘内容资源优势,开发了以5G+VR红色文化体验馆、VR青铜文化数字展示平台等为代表的融合出版产品。加强与喜马拉雅等平台合作,上线大批优质有声读物。

五是全力推进门店升级。推进汉中书城、安康书城、蒲城新华和光购书中心等19家实体书店完成升级改造,新增延安中国红色书店、新华书店·西电1931等7家实体书店,持续提升服务群众、服务阅读的能力。

“十四五”时期,陕西新华出版将围绕“强基固本、追赶超越、融合发展”三大战略,坚持“稳固传统业务”与“推进转型升级”两条腿走路,推动经营工作从以系统化属性较强向系统与市场双轮驱动转型,推动产业结构由单一媒体向全媒体、由单纯提供图书产品向一并提供图书产品与多元文创产品转型,推动发展方式由实体经营向资本运营与实体经营齐头并进转型。

具体讲,主要分传统业务和转型升级两大方向。

持续稳固传统业务。一是提升市场能力。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在拓展业务上出实招,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市场拓展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品牌的市场影响力。二是主业稳中有进。加强内容建设,不断提升图书品质和单品种效益;发行板块围绕课后服务、素质教育等延展教育服务;物资贸易板块在稳的前提下,持续推动规模和效益双提升。三是实施项目带动。加快西北出版物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步伐,推进安康市创新文化发展产业园、商洛新华传媒大厦等重大项目进度。四是深化渠道建设。积极探索能够优化渠道效能的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能力。组织开展阅读活动,在助力书香社会建设中实现新发展。

不断推动转型升级。一是拓展数字传媒。以组建数字出版公司为抓手,搭建“智慧学习服务平台”“‘书香陕西’全民阅读数字平台”“中国西部重大文化资源IP运营平台”,打造数字出版精品矩阵。二是发展现代物流。计划与一家在全国有实力、有口碑的现代物流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遍布陕西省各地的新华书店扩容,并大力拓展自营供应链业务。三是做好文创开发。加强与文物考古部门的合作,加大文物考古类文创产品开发力度。借助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影响力,与业内领先企业在高端艺术品复制方面展开合作。四是实现资产经营。加大闲置资产、闲置土地的开发力度,提升房产使用效率。主动与资本市场对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逐步推动从管理资产向经营资产转变。

数字化智慧化

助推融合出版新发展

2022年集团提出了“企业治理数字化转型”“出版产业智慧化演进”两大目标。

■蔡光辉(贵州出版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

近十年来,我国出版业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数字出版蓬勃发展,加速出版深度融合。移动阅读、有声读物、在线知识付费等新业态发展迅猛。5G、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对出版业各环节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加速深度融合发展。二是行业渠道生态发生变革,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特别是近两年,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用户基数与“连通效应”相互叠加,给出版业渠道生态打开了新领域、提出了新挑战。三是出版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行业发展从向规模要效益逐步转变为向质量要效益,对出版企业转变发展模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提出新要求。

顺应大势,贵州出版集团顶层设计有如下调整:

一是推动企业治理数字化转型和出版产业智慧化演进,助推集团融合出版新发展。2022年集团提出了“企业治理数字化转型”“出版产业智慧化演进”的两大目标。一方面全面夯实集团信息化基础,提高集团的工作效率和治理能力;一方面找准突破口,积极作为,争取开发一批高品质的融合产品,助推集团融合出版新发展。为此,我们配套制定了《2022-2025年融合出版工作方案》,每年投入1000万元融合出版发展基金,以“积数据、抓资源、育人才、建渠道、做品牌”为着力点,启动融合出版基础性工程改造、升级,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深度融合。

二是整合集团图书发行资源和力量。集团今年组建了图书发行公司,将所属出版社的发行力量和资源渠道进行整合。以“聚力量、合资源、扩规模”为手段,提升图书发行整体的议价能力和市场开拓实力,尤其是开拓线上市场的能力,将“小帆船”改造为“大轮船”,推动集团的图书发行整体上一个台阶,更从容地应对行业发展变化。

三是调整“考核指挥棒”,聚焦出版内容质量提升。具体做法是给出版单位“经济松绑”,即出台相应政策,不再对出版单位的经济指标增长进行考核。希望解决以往出版单位过于注重短期经济效益,无暇组织各类要素投入出版内容提质的矛盾,引导出版单位把更多的资源和力量聚焦到内容提升上,扎扎实实打造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出版精品。

集团十年发展成果可以用4个关键词来总结。

一是深化改革。十年间,集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重要论述,不断探索改革路径,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狠抓改革,创新发展,推动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重塑形象。大力实施新华书店三年振兴行动,制定出台《打赢新华书店振兴仗实施方案》,将传统的老牌实体书店改造成为“新华文渊超市”,丰富书店业态、线上线下联动,重塑新华书店公共服务形象。 三是出版立企。集团以出版立企为改革目标,一方面做足做优出版主业,出好“主题书”“传世书”“良心书”;一方面主动积极探索数字融合出版,积极探索“出版+”实践,加强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生产传播,运用贵州元素、讲述贵州故事、传播贵州声音、阐释贵州文化。 四是资源整合。出版集团将印务、发行、财务整合,解决了以往印刷业务亏损、发行部门无序竞争、财务监管没有抓手等问题。整合后,印刷板块扭亏为盈、发行业务做大市场、财务整合防控风险。集团降本增效,双效统一,经济效益迅速爬升。

下一阶段,集团将 加快建立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企业管理体系。出版集团立足人才强企战略,聘请第三方中介服务机构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咨询工作,形成“定性考核+定量考核”“管理层级+服务对象”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

加快推进企业治理数字化转型。围绕贵州“四区一高地”的战略定位,紧密结合文化企业特点,加快平台建设,努力在组织架构、流程再造、技术赋能、运行机制、文化内核等方面,真正求变转型。同时,加快引进、培育一大批懂业务、懂管理、懂数据、懂技术的数字化转型人才,依靠人才开创出版事业新未来。

加快推进出版产业智慧化演进。抓住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及文化产业战略数字化的机遇,发挥内容资源优势、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彰显主流价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探索知识服务新模式,积极构建融合出版产品体系、项目体系。

全力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是出版行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要求。

■曲柏龙(黑龙江出版集团总经理,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过去十年,我国出版业发展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大成就,昂首阔步踏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这十年,主题出版愈加强劲,出版融合发展日臻成熟,服务大局能力大幅提升,资本运作水平持续增强,出版发行企业不断壮大,更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了独有力量。

十年来,黑龙江出版集团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力挺拔出版主业,深化企业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推动文化惠民,驶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强主业。把握正确出版导向,实施精品出版战略,围绕主题主线,组织出版了《邓散木全集》《为你而生——刘永坦传》《中国饭碗》《新时代黑龙江“四大精神”读本》等大批精品力作。深入推动出版“走出去”,对外输出《日暮乡关何处是》《难忘一家人》等优秀图书,《中国边疆研究文库》等具有边疆特色、讲述龙江故事的龙版精品力作,收到良好反响。

二是推改革。锚定上市目标,挺进改革深水区,深入推进股份制改制,探索交叉参股、“联姻”发展等资本合作模式,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全力打造专注主业、治理规范、业绩优良的准上市主体。经过多年改革攻坚,2021年8月,集团所控股龙版传媒成功登陆A股主板上市。

三是促转型。加速推进出版数字化转型,开发数字资源云聚合、边疆研究多维聚合新平台,打造边疆时空网、龙版网,所属东北数字出版传媒公司入选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单位,黑龙江教育出版社被评为全国数字出版转型示范单位。大力推动“老字号”新华书店标准化、品牌化建设,打造了一批具有文化地标意义的特色书店和“国门书店”,旗下10家书店被中国新华书店协会评为“中国最美新华书店”。坚持以“设备升级、管理升级、质量升级,向按需、数字、智能化印刷转型”为主线,打造现代化印刷产业园区,加快印刷生产设备升级,研发应用绿色油墨,旗下新华印刷二厂被评为全国首批绿色印刷认证企业。

四是优服务。秉承“以公益之心做文化”的责任理念,广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立足职责助力全民阅读,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惠民活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耕龙江教育服务市场,深入实施“服务进校园”规划。组织捐赠大批书报刊,有力推动文化进乡村、进军营、进工厂等,广传龙版书香,树立了良好的国有文化企业形象。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是出版行业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要求。面向未来,黑龙江出版集团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实现高质量发展、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全媒体融合发展为主攻方向,深入实施挺拔主业、优化升级、高质量发展、多元化经营和人才强企“五大战略”,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提升精细化、信息化、集约化管理能力和水平,推动集团从传统图书出版商向新时代文化服务商转变,全力构建创新发展新格局,把集团打造成中国出版业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现代化全媒体文化产业集团。

初审:陈 麟

复审:张维特

终审:宋 强

推 荐 阅 读

●国庆假期后找工作看这里!出版业9月招聘汇总!

●35岁做畅销书,你不知道我们经历了什么

●电子书收入断崖式下滑?国内出版机构新数字业务摸底调查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中国书业最忠实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新媒体矩阵

【认购流程】

  • 1.在线预约

    您可以通过拨打电话或添加微信在线咨询和预约,理财顾问会为您详细介绍产品情况。

  • 2.准备认购

    理财顾问根据您的需求为您预约产品额度、核实认购金额、打款日期,辅助您顺利完成认购前期准备。

  • 3.认购产品

    您可以通过银行转账或汇款等方式打款至对应产品募集专户。

  • 4.签订合同

    认购款到账后,您即可以委托人的身份与发行机构签订正式合同。
    核实认购款是否到账,需要您提供:
    ① 银行转账或汇款凭证原件;
    ② 打款账户。
    ③ 身份证明文件。

  • 5.结算返点

    您的专属理财顾问会在项目成立日当天为您结算返点。

  • 6.确认函

    项目成立后,发行机构一般在2个月左右制作完成客户收益确认函,我们会及时将确认函寄送给您。

  • 6.售后跟踪

    项目成立后,我们会继续跟踪项目运行情况,为您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直至项目结束。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