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5日一名叫陈志龙的网民在自媒体平台扔了一枚“重磅炸弹”。起因是清明节加班他集合其余员工集体抵制。他的此次事件反转再反转,网友笑称如一部悬疑小说。最后在官方通报陈志龙伪造中国电科员工身份以及扰乱网络公共安全里画上了句点。
没有人在意是否有陈志龙,张志龙,即使是一个虚假事件,他制造的身份符号——国企外包人员,在社会底层苦苦工作的 “社畜”,也引发了当下无数青年的共情。
这件事情,在官方重点关注的是,陈志龙造假事件,炒流量恶意引导舆论,从中牟利。对于整个网络舆论环境的安全与否。而民间关心的是,陈志龙事件反映出的“普遍加班”,劳动权益是否得到保障。
所以,以自身真实境况来反映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允许说自己的看法,想法以及抱怨,但要建立在真实,可溯源的基础之上。否则虚假的维权只能引发更深层的社会矛盾。
关于陈志龙事件,从典型化原则来说,陈某龙编造故事缺乏生活原型,因为现实生活中同事不会和他一起怼人,更不会一起主动辞职。抱薪者的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似乎难以实现,囿于捉襟见肘和疲于奔命的尘世,亦或是与人性需求息息相关。大前提小前提尚且难成立,天下多是熙攘人群。
对于此次舆论事件新闻媒体机构是否更应该站在不同角度客观看待这件事,为什么会在社会舆论上引起这么大反响和共鸣。现在所谓的改革,大多数都是隔靴搔痒。对于类似公职、国企等大部分都是没有编制的外派、合同人员,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公务员还是占据了一大部分社会纳税人的资源,这样的情绪还是撩动着民众的神经。对出现的社会问题单用舆论引导治标不治本,大禹治水是疏水不是堵水。对于陈志龙事件后有关企业、单位相关方。该让劳动法落在实处。而公职干部、国企单位是否也能跳脱“舒适圈”,走进群众生活里,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里。真正让“人民公仆”做到“为人民服务”。
标签: #央企信托-江苏JH政信
评论列表